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曹智、李宣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军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努力奋斗。
会上,8位代表就深入贯彻强军目标、军队改革和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问题作了发言。
在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习近平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一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坚持各项工作向打仗聚焦用劲,坚持严字当头改作风正风气,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把带领部队实现强军目标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一心一意想强军、谋强军,增强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能力。广大官兵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信念,忠诚使命,努力在强军兴军征程中书写出彩的军旅人生。
习近平指出,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要坚持改革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贯彻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坚持以军事战略创新为先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破除思维定势,树立与强军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战斗力标准,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抓住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改革的正能量,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习近平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配合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中央军委委员常万全、房峰辉、张阳、赵克石、张又侠、吴胜利、马晓天、魏凤和出席。
会议结束时,习近平来到部分基层和科研一线军队人大代表中间,同大家亲切交谈,询问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勉励大家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强军目标作贡献。
习近平: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3月11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亲切接见部分基层代表。他对某工兵团“雷锋连”指导员谢正谊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本届政府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改革创新的精神,倾注务实为民的情怀,被誉为接地气很给力的改革“答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连续用了六个“决不”,而且每次都掌声如潮,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履职尽责的信心和决心,振聋发聩,催人警醒。
“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在谈到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时,李克强指出,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是啊,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权。面对困难和问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有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正视问题,并扎实有效解决问题,才能不辜负人民的厚望。否则,遇到困难和问题绕道走,背离施政所向,则会遭到人民唾弃。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阐述和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务实举措,既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更是决不辜负人民厚望的砥砺前行。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在谈到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时,李克强强调,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毋庸置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消灭贫困,就难以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彰显。扶贫开发,是国家战略,需要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和衷共济、合力共为,共同向贫困宣战,才能战胜贫困,使人人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现实。当然,“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不代表一下子就可以完全消灭贫困,而是要求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一着不让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国家的扶贫政策得以“精准落地”。
“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在谈到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时,李克强要求,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广大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新型城镇化,必须坚决反对大拆大建,同时也坚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应该说,加强棚户区改造,是李克强总理的一贯主张。在创新城镇化管理和机制建设时,需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只会让老百姓骂娘。
“决不再反弹”。在谈到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时,李克强说,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实践充分证明,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但不能承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会给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带来巨大破坏。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地方持续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人们期盼中央政府能够拿出坚决果断的措施,向落后产能项目说“不”。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对于落后产能“真正做到压下来,绝不再反弹”,是责任状,更是死命令。
“决不姑息”。在谈到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时,李克强严肃指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腐败问题,祸国殃民。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党中央的一贯立场和坚决态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带动了党风政风的极大好转,也对腐败分子造成了巨大震慑。但是,反腐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的复杂条件和形势下,腐败问题依然易发高发。李克强总理提出,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这绝不是老调重弹,而是全党全国必须形成的共识。
“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在谈到维护世界和平时,李克强特别强调,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历史发展、时代进步,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挑战、风险甚至战争。但是,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让战争的灾难重演。这是对国际一切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的严重警告。同时也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任何企图颠覆中国政权和破坏主权完整的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中国绝不称霸,但也决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进人类持久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改革发展稳定,需要正能量的传播和发挥,绝不能有任何消极错误思想的存在和泛滥。李克强总理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掷地有声、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既有立党心顺民心的制度设计和措施安排,也有对一些消极思想、落后方式、错误观念的抨击和批判,是一份负责任的宣言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必将指导和带动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