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话:010-58075909
邮箱:1084004552@qq.com
网址:www.gdjj007.cn
邮编:100078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日月天地大厦
中装,不是中山装 |
时间:2014-3-25 14:31:13 来源:百度新闻 点击:909 |
摘要 : 尽管从第一印象来看,习近平这身藏青色中华立领上装,尚不及江泽民2001年在上海与各国元首同着中式对襟唐装那般让人“梦回唐朝”,但13年前那个场合毕竟体现的是APEC会议东道国的“全家福”传统,近似于“与民同乐”,而这一次,中国最高领导人是在外交国宴场合展示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心。
中装,不是中山装 出品:徐达内.COM (2014.03.24) 北京时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席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 他穿的是中装,不是中山装。 昨天,中国各大门户均突出展示习近平在出席荷兰国宴时的装扮。根据新华社为组照发布的注释,“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白领结’盛装宴会,欧洲王室最高规格礼遇。中式服装,中华文化风采。两国元首深入交谈、亲切交流,历时四个小时”。 尽管从第一印象来看,习近平昨天这身藏青色中华立领上装,尚不及江泽民2001年在上海与各国元首同着中式对襟唐装那般让人“梦回唐朝”,但13年前那个场合毕竟体现的是APEC会议东道国的“全家福”传统,近似于“与民同乐”,而这一次,中国最高领导人是在外交国宴场合展示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心,以对应欧洲王室的宫廷华服。此前,中国国家主席在类似的正式场合,最多只是弃西装而着中山装。 而在飞赴荷兰之前,习近平还选择了一个四合院——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接待来访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虽然《新闻联播》画面显示,他本人当时仍身着西装,但他那位早就有“丽媛STYLE”之誉的太太已经换上了中式绣花唐装,与养源斋雕梁画栋的装修风格相得益彰。 彭丽媛的STYLE,既得益于她作为中国著名歌唱家的明星气质,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第一家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钟爱和信心。 3月20日,人民网下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曾发表《总书记的“文艺范儿”》,以习近平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为据,称赞“这位日理万机的大国领导人,是个讲话喜欢引经据典、熟读俄国文学、知晓当代流行歌曲的‘文艺范儿’领袖”。 年初,《人民论坛·学术前沿》还曾刊登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叶自成之文《“原点”之思:历史、典籍中的执政思想源泉》,认定“习近平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兴趣,是我党历史上继毛泽东之后,又一位熟知并广泛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领导人”。以《之江新语》(以习近平在2003—2007年间为《浙江日报》所写的两百多篇短文汇集而成)为据,叶教授声称“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 事实上,除却就职国家主席后首次离京前往深圳视察以明确宣示改革决心,习近平在首都以外的主要停留,除各军区驻地之外,确实多有中华传统文化名城。 2013年11月5日,习近平造访湘西。此地因沈从文的《边城》而成为文化地标,蜚声中外。 此后,习近平又前往山东菏泽与曲阜。菏泽乃是历史名城,号称中国牡丹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而在“圣人故居”曲阜,他更登临曲阜孔府与曲阜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声称“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至于上周重访兰考之前先行抵达的开封,更有七朝古都之名。 纵观湘西、菏泽、曲阜、开封,便可发现,这四个习近平探访之地具备明显共性:均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与历史文化资源,但如今的发展却不如人意,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最高领导人接连选择这些“怀抱珠玉,困馁草中”的地方走访考察,显然有所用意。 是谓“中国梦”。十八大报告宣布,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必须建设先进而繁荣的文化。”在西方文化“攻城略地”之后,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共领导人倚重的精神资源。 在习近平启程前往开封兰考之际,当天的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各自发表了一篇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 中共中央机关报是请来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弟子钱文忠,由他建议“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一向以拥有古老丰富的文化传统而备感自豪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意识到建立文化自信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必须有基于文化自信的信念与坚持,以及文化表达的智慧与能力。” 这份呼吁绝非书斋之论。因为钱文忠在文章一开头就引述了领袖两会期间指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团中央机关报则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提供二版头条位置,由这位党内著名笔杆子呼吁“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文中亦以习近平讲话为据,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家园中可用的东西,比“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的“神召”要丰富得多,可以借此“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伦理和新精神”:“比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见贤思齐’、‘见义勇为’、‘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百善孝为先’、‘孝悌忠顺’、‘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复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致中和’的经世方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身取义’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等。” 这两篇文章的出台背景,应该都是2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根据新华社稿件,在主持学习时,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十八大报告中首现,而后,在今年2月12日得到一轮高调重播,当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各地党报均统一在报眼位置刊出标语。 3月16日,凤凰网首页刊出对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的访谈,阐释大力培育和弘扬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意义:“不仅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也有利于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从而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误读和误判。” 对于习近平选择的精神家园,儒家学者秋风多有躬逢其盛之感,他在微博上感慨“曾经,权力改造文化。今天,政治归顺文化”。 如此想来,两会期间王岐山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的一番话,或许也可以证明“习大大”和“王大大”之志同道合:“当年《渴望》也是万人空巷,讲的是家长里短的事,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是用电视剧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说真的,有时候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最后看半天明白了,韩剧就是走在咱们前面了,内核和灵魂是儒文化,恰恰是中华文化回归的升华。”(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听海”,微信号xdntinghai)
|
版权所有:国盾警界中心(总部) 监督电话: 010-58075909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日月天地大厦
京ICP备1302718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60578